中亚亟需发展、能源和基础设施,而“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提供这些相关要素。 然而,作为一个长期面临跨界争端、粮食和水安全以及腐败问题的地区,中亚必须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激励措施,以确保“一带一路”倡议有益于人类和环境的长期健康发展。

背景 

中亚地区拥有悠久的全球贸易历史、长期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以及逐渐起步的现代发展。作为常被定义为后苏联的五个国家,即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中亚地区极易受到政治权力转移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

各邦不同程度的独裁统治为中亚“一带一路”倡议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苏联解体后留下的政治真空导致了各国内部和各国之间的权力争夺;每个国家都试图扩大其在该地区和世界秩序中的空间。2018年,透明国际 (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对上述五个国家的贪污感知指数 (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排名处于全球30百分位。与此同时,区域间的不信任也十分普遍。边界争端、资源管理不善和各国家间的信任缺失导致“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缺乏协调合作,也常常使该地区各国难以平衡本国主权和邻国影响。因此,合作与协调对于该地区应对环境压力和外国投资方面至关重要。

历史的重复

第二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该地区环境管理不善的近代历史。 1953年,尼基塔·赫鲁晓夫(Nikita Khrushchev)推出了他的“处女地”政策,旨在使中亚地区成为农业的粮仓1直到1960年代,这些政策的影响仍然存在。自苏联解体以来,水资源的跨边界共享因冲突、竞争和信任缺失而受到阻碍。无法正确共享资源以及苏联基础设施系统的密集化导致了臭名昭著的咸海危机,并加剧了整个地区的水安全问题。虽然该地区在建立中亚跨国水协调委员会和中亚区域环境中心(CAREC)方面有了新的进展,但在其农业和水力发电行业方面,下游国家(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与上游国家(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之间的紧张关系仍然存在。

除了持续的水安全问题以外,中亚目前还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环境挑战。中亚各国处在全球气候变化的热点地区。冰川的迅速融化、沙漠化的加剧,都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了许多威胁。本报告中的一些案例研究不仅对水资源问题进行了讨论,也进一步揭示中亚在能源、生物多样性和治理方面所面临的压力。这些案例对过去中亚在减轻环境危害方面的不足进行了反思,并探讨了各国未来加强合作与环境保护的相应措施。

“一带一路”:风险还是机会?

本报告将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进行一系列讨论。随着中国产业加大在中亚的投资力度,人们也开始对“一带一路”是否会加速环境破坏2 3社会动荡,以及该倡议能否兑现其对“绿色”和“双赢”的承诺,产生了诸多疑问。

历史上,中亚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也一直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底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宣布该倡议以来,中国对中亚采掘业和运输业的投资大幅增长。中国所带来的贸易额目前已占中亚地区总贸易额的近25%,已超越俄罗斯,成为该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尽管该地区的中央政府和精英们普遍对“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利好充满热情,但当地群众仍为其对社会和环境产生的潜在影响而感到担忧。这些紧张关系对于中国在中亚的投资以及中亚的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影响。

中亚各国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之间的关系,同治理结构一样,也存在较大差异。截至2019年,“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地区共有261个项目,但在各个国家分布不均;其中哈萨克斯坦有102个,土库曼斯坦只有26个。项目在各行业中的分布也并不均匀,大多数项目集中在贸易和工业发展上。虽然本报告中的每个案例都分析研究了一个特定的国家,以了解其政治、社会和环境背景,但报告所提出的综合性建议可应用于整个区域的协调和治理体系中。“一带一路”协议中的模糊性和双边性质,连同该地区各国之间紧张局势的历史,都可能导致监督分散。本报告中的案例正说明了该地区应对措施的重要性。

概述

本报告中的研究涵盖了一系列环境和社会问题,并就其透明度、合作和风险缓解方面进行了探讨。在第一个案例研究中,Irvin讨论了哈萨克斯坦可再生能源多样化的问题,他认为增加风能和太阳能投资是可行的方案。在第二部分中,Ots分析了吉尔吉斯斯坦的生物多样性和其对加强环境保护能力方面的需求,以预防“一带一路”倡议对环境的潜在破坏。接下来Bragger对塔吉克斯坦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探讨了通过采用阿富汗的培训制度来防止野生动植物贩运的可行性。

最后的两个案例从治理的角度分析了“一带一路”所面临的风险。 Kneen研究了中亚地区的腐败现象,以及如何通过加密货币和智能合约来防止这本已令人不安的现象因“一带一路”倡议而进一步滋生。与此同时,Blackwell研究了公民抗议活动及其对“一带一路”投资所构成的潜在威胁。报告文末将各案例中提出的建议和分析进行了汇总,并为“一带一路”倡议实现其对中亚地区环境、社会和发展的承诺提供了政策指导。


[1] Wegerich, Kai. “The New Great Game: Water Allocation in Post- Soviet Central Asia.” Georgetow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10, no. 2 (2009): 117–23.

[2] Howard and Howard, “The New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s a Threat to th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Central Asia’s Transboundary Water Resources.”

[3] Sternberg, McCarthy, and Hoshino, “Does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hreaten Food Security in Central Asia?”


声明 

该报告由牛津大学丝绸之路协会智库在IIGF绿色一带一路中心的支持下发布。 “一带一路政策报告分析了在一带一路沿线项目不断扩展下,对中亚地区产生的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影响,以及其为区域合作伙伴和中国提供的机遇。 该报告勾勒了一带一路倡议与中亚发展道路的交汇点,并探讨了以创新方式应对绿色治理挑战的发展机会。 

牛津大学丝绸之路学会成立于2017年,由优秀的学生群体组成,他们热衷于对现代和历史中的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文化和人民进行探索、研究和讨论。 该智库通过案例研究或整体报告,对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为改善可持续性所做出的努力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向政府和私营企业提出政策建议。

报告全文可在牛津大学丝绸之路协会的网站或我们的网站上找到,并附有IIGF绿色“一带一路”中心主任Christoph NEDOPIL WANG的前言。

About the author(s)

Clare Blackwell is a student in the Nature, Society, and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MSc Program. Originally from the US, her background is in anthropology and her previous work has focused on urban forestry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She joined the Silk Road Society in February 2021 and has thoroughly enjoyed leading the Central Asia Team.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