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金融小书》在名古屋第1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 10)推出的十年后,《投资大自然小书》于今年1月13日发布。

1月11日,《投资大自然的小书》于法国与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共同主办的“一个地球”峰会(One Planet Summit)上首次问世。该书旨在促进实现协定的2020后保护生物多样性目标,明确保护生物多样性筹集资金方案,为缔约方会议第十五届会议(COP 15)做准备。

法国开发署总(ADF)干事里乌(Rémy Rioux)和法国生物多样性国务秘书贝拉涅尔·阿巴(BérangèreAbba)均强调了投资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重申法国政府和法国开发署对自然保护的诺言。 法国开发署特别承诺到2025年将30%的气候融资项目转变为自然积极型,在5年内将目前的自然投资预算增加一倍,从5亿欧元增加至10亿欧元。

如何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付出代价–每年缺口超过5500亿欧元

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的一项研究指出,全球一半以上的GDP具有中度或高度自然依赖性。因此,问题从应“我们应该拯救自然吗?”转变为“我们如何付出代价?”

“一个微小的新冠病毒让整个世界都处于隔离状态,这就是自然界颠覆整个世界经济的一个典型的例子。”

————全球机盖的创始人和高级顾问,专题讨论主持人安德鲁·米切尔(Andrew Mitchell)。

尽管全球投资数额高达为4-5万亿欧元,但生物多样性融资每年仅有100-1200亿欧元。随着生物多样性融资需求的增加,全球生物多样性融资缺口估计约为550-7500亿欧元。

《投资大自然小书》 

《投资大自然的小书》旨在指导人们如何将资金导向保护经济所依赖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带来的服务,帮助政府,非政府组织,私营部门和其他机构以清晰一致的方式比较现有与未来的保护资金备选方案,弥补生物多样性资金缺口。

该书介绍了由开发计划署生物多样性基金使用的总体框架。该框架将生物多样性筹资机制分为以下几类:创造营收,完善交付,调整支出,以及减少今后费用,并提倡共同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筹资做出努力。

《投资大自然的小书》在框架中画出了生物多样性融资机制

此外,该书还介绍了40多个现有的自然保护融资机制,以及25个支持全球生物多样性的案例研究。

在1月13日的发布会上,康奈尔大学教授,也是该书的共同主编John Tobin De La Puente展示了该书中的经典案例一共企业借鉴,比如可以通过改革伤害性补贴来调整支出,就像吉尔吉斯斯坦政府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生物技术研究所的帮助下改革对农药和水的支持一样。

然而,尽管本书中的大多数机制都旨在弥补当前生物多样性资金缺口,该书作者指出,建立避免自然破坏性支出的机制同样重要。

因此,小书的最后一部分提出了避免破坏环境的有害项目投资的解决方案。作者希望绿色基础设施,环境影响债券等成为工具,在预防生物多样性破坏和支出方面逐渐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它们也需要财务和监管作为有力补充。

一带一路”倡议(BRI)的生物多样性融资 

正如在“一个地球”峰会上强调的,中国政府在支持国际保护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的雄心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一带一路”倡议(BRI)正在成为实现《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全球性项目。因此,《投资大自然小书》可作为该项目的绿色投资的指导和支持工具,建立绿色“一带一路”的宏伟目标。这本小书可以为“一带一路”倡议投资者提供工具,确定减少“一带一路”倡议项目对环境影响的最佳途径,以及行动手段。

未来生物多样性融资的四个关键点 

法国开发署总(ADF)干事里乌(Rémy·Rioux)指出了加快生物多样性融资的四个关键点:

  • 必须通过减少或重新制定有害活动的公共补贴,向行为者发出信号,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是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比如农林业,农业生态产业等。
  • 需要继续研究与自然有关的财务披露工作组(TNFD)等激励措施,吸引私有领域对自然的投资,以缩小生物多样性的资金缺口(到目前为止,80%的自然投资是公共的投资)。
  • 有必要将注意力转向南方发展中以及欠发达国家,因为大多数生物多样性资金都来自经合组织国家,而生物多样性的最丰富的地区都位于南方国家。
  • 全球共有450个公共发展银行,每年总投资1.9万亿欧元,占全球总投资的10%。该机构可以连接公共与私有领域,全球和地方利益,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关于《投资大自然手册》

《投资大自然手册》由全球林冠出版,并得到了法国开发署(AFD),康奈尔·阿特金森可持续发展中心,瑞士信贷银行,可持续贸易倡议,Mirova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生物多样性融资倡议(BIOFIN),世界自然基金会,世界自然基金会, 德国联邦环境、自然保育及核能安全部的支持。

下载英文版的《投资大自然小书》

About the author(s)

Lefei Chen is a research fellow at the Green BRI Center at IIGF.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