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财新英文,由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翻译
5月21日,中国的全国两会正式开幕。在新冠肺炎的影响下,全国两会不得不推迟3个月举行,会议时间也不得不缩短。同时,会议内容中也强调了有关国家经济复苏、国家安全、改善国内卫生体系、推进“健康丝绸之路”建设等重要内容。
为了解中国国内和“一带一路”倡议中的绿色和非绿色发展战略,我们分析了两会期间的各项建议、报告和决定,并结合两会前不同部委和机构发布的如《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完善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关于建立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5G产业加快发展的通知》《中共中央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新时代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和意见,重点围绕新冠肺炎疫情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影响、未来“一带一路”发展领域、绿色发展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带一路”合作中,我们可以期待的变化和发展以及当前“一带一路”中尚未得到关注的问题未来将取得怎样的进展等五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一带一路”的影响
过去几个月,许多在建项目因中方人员无法前往“一带一路”国家继续参与建设基础设施项目而不得不推迟或终止。如巴基斯坦、缅甸和马来西亚的部分在建项目。此外,一些项目合同的签署也被推迟,比如泰国高铁的曼谷-那空-拉差斯马段工程。
全国政协常委,哈尔滨电气集团(全球最大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公司之一)董事长兼党委书记斯泽夫在全国政协会议上表示,由于全球经济低迷,中国企业在实施项目或开发新项目方面面临困难。他还担心项目能否按时完全交付。据此,他提出:“要从商业逻辑和市场规律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展思路,加大对‘一带一路’项目融资模式的支持力度。”此外,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市场总监罗艳则提出,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整体放缓,特别是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在全球蔓延,引发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危机。在此背景下,中国对外工程承包的企业以“工程总承包+融资”(EPC+F)的业务模式受到冲击,而加大支持企业开展第三方合作和投、建、营业务正当其时。
但与此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项目继续被签署和正常开展,如中国进出口银行出资30亿美元的匈塞高铁项目。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两会期间强调,无论将来疫情走向如何,中国与各国携手推进“一带一路”的信心不减,决心未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宁吉喆表示,疫情期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实现了3.2%的正增长,与全球贸易下滑趋势形成鲜明对比,逆势而上。
二、未来“一带一路”具体发展领域
一是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公路、铁路和水路运输,以及陆航运相辅相成的港口将持续为贸易助力。新疆、云南、重庆、四川和陕西等西部省份都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运输能力提升,促进欧洲和中国之间的贸易(新疆),以及东南亚和中国间的贸易往来(云南)。与此同时,以“促进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为目标,意味着通过中巴经济走廊(CPEC)加速连接,中国将构建起通过环绕印度的阿拉伯海进入非洲的战略通道。许多其他省份都看到了与“一带一路”对接的潜力并积极推进。例如江苏明确四方面30条年度重点工作,着力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各方面工作:2020年, 江苏将完成组建省级国际货运班列公司、打造柬埔寨西港特区2.0升级版、推动特区建设提质增效、提升连云港两基地建设水平等。
二是积极发展自由贸易区。全国政协委员骆沙鸣表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区和自由贸易港,对国内外经济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意义重大。长三角地区(也是中国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应该被重点考虑,至于建设方式,骆沙鸣认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值得效仿的榜样。
三是加快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正如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和国家发改委主任宁吉喆在两会期间多次强调,数字丝绸之路为各国经济发展创造更多新增长点,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更多新动力源。这还包括在中国和“一带一路”国家增加5G网络的投资。此外,正如李克强总理所提到的,跨境电子商务是中国加快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四是将积极推动健康丝绸之路建设。(总览请参见中财大绿金院绿色“一带一路”网:https://green-bri.org/chinas-healthcare-industry-in-bri-international-cooperation)在艰难应对疫情之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向中国寻求支援。埃及-中国商会秘书长迪亚·赫尔米说:“中国在防控疫情方面取得了非常独特的经验,这让加强‘一带一路’框架下卫生健康合作显得尤其重要。”预计中国将以健康丝绸之路为工具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5月18日世界卫生组织会议期间承诺提供20亿美元帮助新兴经济体应对危机,资金是通过双边渠道,如世界卫生组织而非多边捐助渠道。
五是推进软联通。包括以中国标准为主导的规范和治理模式,将逐步得到推行。这既有利于加快贸易流动(例如在边境口岸),又能逐渐在与他国的双边和多边贸易中取得标准制定者和领导者的身份。全国政协委员陈义兴建议,要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中提高法律标准,更好应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法律保护和法律实施方面的差异。
三、绿色发展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的作用
在两会期间召开的记者会上,外交部部长王毅表示,中国与各国携手推进“一带一路”的信心不减,决心未变,我们将继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将“一带一路”打造成一条发展之路、合作之路、健康之路。除此之外,绿色“一带一路”的发展在两会期间并没有得到突出的体现。
总体而言,中国的绿色发展似乎将集中在特定领域(如长江流域治理),以及国内空气污染的减少(如加快清洁煤技术的开发和改造),土壤和水污染(如化工产业的搬迁)。但从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两会期间部长通道的采访中,能够感受到第十四个五年计划中可能会加大治理力度,进一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
四、“一带一路”合作中,我们可以期待的变化和发展
一方面,中国将把重点放在与周边国家的区域发展上。由于许多“一带一路”国家在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后面临经济困难,也有许多国家困于难以偿还欠中国和其他国家以及投资者的债务。这可能降低了中国投资者投向“一带一路”国家的风险偏好。李克强同样表示,中国将重点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协议的签署,其中包括15个东盟成员国和五个东盟自由贸易协定伙伴,印度太平洋地区(除印度),以及与日本和韩国的自由贸易协议。
另一方面,中国希望加快海外华人华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朱奕龙就表示,华侨华人具有融通中外的优势,是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力量,因此,建议发挥沿边地区侨联优势,加强民间交流,积极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发展。
五、尚未得到关注的问题未来或将取得怎样的进展
一是谁将为共建“一带一路”投资?李克强总理表示,“一带一路”建设要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目前还不清楚他所说的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
二是“一带一路”的投资金额将达到什么水平?一方面,中国经济也面临疫情带来的重大冲击,2020年不设定的增长目标;另一方面,对外投资可能将受到阻碍,我们估计“一带一路”中的投资将减少至2019年的50%,大约达到400 – 500亿美元。另外,我们认为,中国的金融机构将偏向于支持投资于非“一带一路”国家的战略资产和价格偏低的资产,而规避对高风险项目的投资。
三是如何加强国际合作?中国将吸引国际投资作为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选择,但在两会上,有关“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几乎没有被关注。本次中欧峰会的主办国德国表示将按照原计划于2020年9月召开,但南南合作的话题并没有出现在两会上。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重新审视合作可能的好时机,例如生态发展方面的合作。
四是如何加强国际知识交流与合作(除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外)?与前些年相比,中国变得更加自信。国际合作被视为中国支持其他国家的一种方式,而不是中国向其他国家学习的方式。我们也希望看到中国在未来会如何利用国际最佳实践经验来改善其环境治理和实践,例如在金融机构通过采纳赤道原则推动绿色发展。
五是如何应对各方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忧虑?“一带一路”倡议可能带来的环境挑战和软实力挑战很少被关注和提及。例如,有媒体和部分人对中国在非洲等地影响力表示担忧。又如,“一带一路”建设过程有部分对环境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引起了多家国际组织的注意。我们认为,在更加公开和透明的关系下,承认双方利益存在冲突可以很容易地解决这些问题。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