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

绿色金融可以理解为: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投融资,创造环境效益。

绿色金融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术语,分类方法也各不相同,欧洲和中国的分类就不一致。一般来讲,绿色金融的目的是将资本分配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发展,为防治污染(如空气污染、水污染)、改善气候变化、修复生物多样性和保护通航路线的项目提供资金。绿色金融是社会和政府合作支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理解绿色金融
来源:中财大绿金院

通过各类绿色金融工具,绿色金融可以为多种项目融资,如:

  • 清洁能源项目,如风能和太阳能;
  • 能源效率;
  • 清洁交通,如公共交通、轨道交通和电动交通;
  • 废弃物和废水处理;
  • 再造林;
  • 土壤整治。

对绿色金融工具可支持项目的概述可以参考:《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和气候债券倡议组织的(CBI)的《气候债券分类法》。

绿色金融工具

多种金融工具可实现绿色金融,包括但不限于:

  • 绿色债券-以债券的形式在公开市场上筹集资本,并将收益指定用于投资气候和环境友好型项目;
  • 可持续挂钩的贷款-贷款利率与借款人的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挂钩;
  • 绿色贷款-贷款人在非公开市场上向借款人提供资金;
  • 绿色保险-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经济赔偿责任也在保险业务范围内。强制性保险可以提高绿色金融的收益,降低风险。

绿色金融市场

过去几年,绿色金融一直在稳步发展。2007年,欧洲投资银行发行了第一批绿色债券,名为 “气候意识债券”。多年来,世界银行等多边银行以及越来越多的私人银行和商业银行纷纷发行绿色债券。

根据Refinitiv的数据,2019年,全球累计发行价值1734亿美元的绿色债券。在“一带一路”国家,累计发行价值574亿美元的绿色债券,其中中国约占“一带一路”绿色债券收益的40%,其次是意大利和韩国。

许多中国和国际银行已承诺促进绿色金融发展,世界资源研究所分析了全球金融体系的领导者在促进投资组合更加绿色和环保方面所做出的承诺。

中国的绿色金融

中国的绿色金融发展迅速。在2016年的杭州G20峰会上,中国将绿色金融提上了议程。然而,中国政府的第一个与 “绿色金融” 相关的政策,是人民银行在1995年就发布的《关于运用信贷政策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2007年,银保监会发布了 《绿色信贷指引》,鼓励银行在贷款中宣传环保目标并将环境风险纳入考量。 2016年,经中国最高管理机构-国务院批准,《关于建立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发布,这是目前和绿色金融相关度最高的政策指导文件。

中国的绿色金融体系由国家发改委监管。国家发改委已发布《绿色债券发行指引》以指导企业的债券发行,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指引中国银行的债券发行。

根据Refinitiv数据,2019年,中国的绿色债券市场发行量超过了美国20亿美元的发行量,达到了23亿美元。